We愛入圍作品《如夢是夢》
郭昱辰導演,今年2月份畢業于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,有著陽光男孩般的開朗性格,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里,滿滿都是自己的手繪畫作及許多具啟發性的勵志名言,渾身充滿藝術家的氣息,是個十足的文藝青年。
爸爸的相機 開啟了影像創作的路程
郭導從小就愛畫畫,有著豐富的想象力,常對這世界有許多好奇的提問,小時候就念美術班,素描、水彩、國畫、水墨畫…都難不倒他,除了繪畫外也很喜歡做些手作設計。
中學時會接觸到影像,是從拿著爸爸的相機隨便拍、隨便錄而開始的,直到高中時有個交通安全的短片比賽,就抱著好玩的心態參加,沒想到結果居然得到第一名,于是就漸漸有了興趣。
“我不想被框架限制住只能做影像這件事,所以大學時念了材質創作與設計系,這是個比較綜合、能讓我接觸到更多媒材的創作學系,我覺得任何創作都是可以達到你真正想要找的東西,沒有限定要用什么形式,就像賈樟柯-《賈想》書里說的,未來影片世代會成功的人,并不是本科系或拍電影的人,反而是非科班出身的人,因為他們有更多沒被學術知識局限住的想象力。”
悲劇往往令人更刻骨銘心
任何作品都是有了體會、有了想訴說的故事後,才會開始去創作,“《如夢是夢》是我個人對愛情價值觀的闡述,我們都希望愛情能停留在最美好的時侯。”昱辰導演說。
“我以前拍的片子不外乎都是關于愛情、友情…,因為那些都是很貼近、影響我自己的,未來想嘗試去體驗別人的故事,這是我現在正在進行的努力。大部份我會用愛情來包裝想說的故事,整個劇情會走向比較悲情的氛圍,因為我覺得悲劇較會令人刻骨銘心,喜劇大家看完笑一笑就忘了,但悲劇帶來的震撼會永遠留在心中。”
郭導的每部作品都會有個“符號”去貫穿整個劇,例如《如夢是夢》里的玫瑰花、《云消霧散》的蝴蝶、以及最早的第一部片是用青蘋果來代表青澀的愛情…,這是他獨特的創作手法。
最欣賞的導演-中島哲也
“我最愛的導演是中島哲也!拍廣告出身的他,敘事手法相當利落、不拖泥帶水,《告白》、《下妻物語》、《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》…都是他的代表作。中島哲也的畫面很豐富、強捍,總是用歡樂的語調闡述著很悲戚的故事,就是這樣的強烈反差,讓電影更添悲傷意味。我很喜歡《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》,看完這部片,不自覺地讓自己陷入劇情里久久不能回復,希望自己也能有這種說故事的能力。”郭導說。
《如夢是夢》幕後花絮
由于非本科系,每一部片的資源取得都很不易,演員班底全靠好友挺力相助,“當我的朋友很可憐,常被我臨時召喚,跟著我拍東拍西,雖然拍完自己也不知道會不會用到,哈哈!”郭導笑著說。
“拍《如夢是夢》時,全劇組就我自己再加上2個朋友而已,自己刻苦的身兼數職(導演、制片、編劇、攝影、剪輯、美術…),這部戲共拍了3次,拍第一次時沒有先場勘,敲定了朋友的家里就直接開拍了,等到拍攝完後才驚覺這場景太突兀、不切實際;第二次的場景,我選了間旅館,沒想到友人住宿當晚就傳出驚魂事件,半夜一直聽到隔壁敲墻聲,我趕緊連夜奔到現場把朋友救出來,隔天一早回到原地準備開拍時,相機一直出問題…整個磁場都很怪,跟旅館反映後,還好幸運的換了間更大的家庭式的套房,允諾下次再讓我們來拍。”郭導說著拍片時的艱辛與趣事。
不能讓感性凌駕于理性,但也不能讓感性完全消失
郭導看過很多的劇本,發現劇本只會教你按照三幕劇的結構、要有起承轉合…,“這并不是我要的!”回想去年(2017)參加金馬電影學院的時候,導師分享的話:“臺灣普遍把拍短片當作是拍長片的跳板、把長片壓進短片,明明短片有自己方式、風格、結構,這是很奇怪的事。海外能把短片拍得很精致,是因為把它當成短片在拍,有個專職在。”
昱辰導演是個相當感性的人,拍片時沒有在寫劇本,他是一個鏡頭接著一個鏡頭的拍,“我是用回到最初、用可視化來構思創作,想好如何敘說故事之後,就開始畫著我想要的畫面,因為從小學美術的關系,所以我對影像畫面的美感相當要求、有著很強的控制欲。”
那些畫面全都會在郭導的腦海里,即使在拍片現場也能清楚的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。“我有隨身帶筆記本的習慣,可隨時把一些有感覺的moment記下來。大學老師曾說過‘當你突然有了一個靈感,但一回到家馬上就忘記了,那代表著那不一定是個好的idea,因為一個好的靈感,是會深根在你的腦海里,永遠不會忘掉它。靈感初乍現時是很表面的東西,當它再次出現時,是經過內心的轉化才是更好。’”
郭導常靠感性的想象力在創作,“但當有天沒有了‘感覺’該怎么辦?不能讓感性凌駕于理性,但也不能讓感性完全消失,要學習在創作中尋找兩者間的平衡,當感性不見時,還是要想辦法堅持用理性繼續去感受你的創作。”這是一位石雕藝術家曾對郭導說的話,也是郭導正在努力學習的目標。
期盼作品得到更多肯定 與家人分享榮耀
郭導從大二時開始影像創作,截至目前約有10部作品,但都沒上傳到網絡。“我是個很懶的人,不喜歡推廣,不單是因為覺得經營網絡會干擾到創作,讓我容易分心外,同時也是怕作品公開後,會很在乎點擊率。”但卻又期盼影像作品能被人看見,郭導總是不斷地在內心上演矛盾的拉址戲碼。
頒發《第三屆 LEXUS新銳影展》最佳導演獎時,郭導因為某些因素無法參加,成了史上最神秘的得獎者,“想起之前教授看著我的《云消霧散》,直說‘你這樣不行,這種作品怎么能得獎…’,雖然後來獲得獎項得到了些安慰,但其實長這么大我沒有真正感受過被大大肯定的感覺,心里一直有塊小空洞。”所以昱辰導演得到最佳導演獎的肯定時,并沒有向家人報喜。
“我的姐姐是位優等學生,從小父母知道我對念書比較沒興趣,就讓我發展畫畫的長才,從事影像創作以來,家人對我是默默支持,等到我想把作品放上網絡的時候,希望是能讓家人感到榮耀的時刻。”想與家人共同分享榮耀的心情,才是郭導真正低調的原因吧!
上海交流營 開始彼此過命的交情
回想去年(2017)到上海參加交流營,郭導剛到大陸時辦了新手機號碼,手機遇到一些問題,“大陸導演林煜圣、傅藝超就坐在我後方,看來較和善,于是我轉過頭向他們求助:‘你們可以幫我嗎?’就這樣開始彼此的情誼。”
之後2-3天的混組自由拍攝,郭導也是和林煜圣、傅藝超一組,在上海開始拍攝,完成很棒的作品,雖然最後不受主辦方的青睞,“但我覺得過程比結論重要,我和伙伴們相處的很開心,整個活動結束之後,過了一個月,我剛好有機會到大陸,就順便又飛去上海找他們,今年他們也來臺灣參加一個影展,還特地過來找我。”
8天朝夕相處的交流營,營員們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和經驗,更有友誼的萌動。目前昱辰導演正在籌拍的新創作短片,就是和去年參加交流營的大陸導演林煜圣與傅藝超、臺灣導演陳奕帆一起合作。
專注于創作,能入圍就是肯定
“我拍影像從不是為了比賽!創作目的很簡單,就是單純做我想做的事情。”郭導說。
“蔡明亮是一位非常親力親為的導演,在校園里常會看見他本人來宣傳、賣票…,曾聽蔡導說過‘我年輕時會非常在意拍的片子有沒有人看、積極參加比賽,期待與失望反復交錯著,已記不得自己投了幾次作品,有天突然收到得獎消息時,已能用平常心去看待,了解專注于創作就好,能入圍就是種肯定,得獎與否都是命運與機緣,因為會得獎有時是端視評審口味及運氣的問題,就算沒得獎,還是要好好創作,忠于自己。’”
這些話讓郭導很有感觸,有機會時就投件比賽,得獎與否在其次,能在過程中磨練心志與技藝,好好專注于創作,才能讓影像作品更具內涵、脫穎而出。
電影《泰坦尼克號》(Titanic)杰克給蘿絲的小紙條上寫著“To make each day count.”(令每日不枉過),這是郭導用來激勵自己的一句話,每天都要讓自己過得很充實、都要有新的學習,明知創作是條艱辛且漫長的路、總是無數次的質疑自己,郭導還是不後悔,死黨朋友們的全力相挺,也是昱辰導演能一路走來的重要力量。
期待郭導的優秀作品能帶給觀眾更多深刻的感動,早日在國際上發光發熱,理直氣壯的站上臺與家人分享榮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