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說:一起拍過片,就是過命的交情
因為上海,他們認識彼此;因為“We愛”,他們合拍短片……2018年4月4日上午,三位青年導演傅藝超、林煜聖、郭昱辰滿懷期待地等候在浦東國際機場到達大廳出口,迎接來自臺北的陳奕帆抵達上海。四個大男孩——兩位來自臺灣,兩位來自大陸,一見面便拿起相機開始自拍,興奮喜悅之情溢於言表。
這是他們在去年首屆We愛·兩岸青年短片大賽的上海“電影大師交流營”相識後的第三次相聚,為的是完成他們的合拍短片《貳加貳》的後期剪輯特效工作。
在“We愛·第二屆兩岸青年短片大賽”上海電影大師交流營開營之際,四位兩岸導演合拍的這部短片,今天在上海大光明影院舉行的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專場展映中溫暖上線!
吃出來的合拍靈感 《貳加貳》應運而生
他們因為共同的電影夢想相聚在一起。2017年6月, We愛·兩岸青年短片大賽“電影大師交流營”在上海舉行。來自大陸的青年導演傅藝超、林煜聖和來自臺灣的青年導演陳奕帆、郭昱辰被分在了同一小組。8天的朝夕相處,讓生活在海峽兩岸、有著不同經歷的4位年輕人成為了無話不談的摯友。
去年8月,傅藝超邀請陳奕帆和郭昱聖來到家鄉山西做客,並充當“導遊”帶著兩位臺灣友人品嘗山西美食。愉快的旅程激發了他們的創作靈感,萌生了合拍一部短片的想法。於是,他們當即聯繫了另一名遠在福建的組員林煜聖商量了起來。
兩位大陸導演,兩位臺灣導演,春夏秋冬各導一季——12分鐘合拍短片《貳加貳》孕育而生。
來自臺灣的郭昱辰,出生在春天,所以負責“春”的片段。郭昱辰說,春天雖然看似是萬物復蘇、生機盎然的季節,但實則夾在冬天的憂鬱和夏天的炙熱之中,蘊藏著複雜的情緒。郭昱辰首次嘗試了之前從未試過的題材——親情,描繪了一個家庭三代人的故事。沒有多餘的臺詞,影片留給觀眾的是無盡的思考空間。
來自福建的林煜聖拍攝的主題是“夏”,可是拍攝期在2018年年初,寒冬才剛過去,尋找代表夏天的蓮花成為困擾劇組的難題。林煜聖與美術跑遍福州市所有的花鳥市場,終於找到睡蓮代替。
陳奕帆選擇了“秋”。秋天常常象徵著收穫,但陳奕帆認為,鏡頭裡的秋天除了收穫之外應該還有一種凋謝之感。因此他選擇了一段幾近凋零的愛情故事來演繹“秋”的主題。富有視覺衝擊力的黑白畫面和獨特的劇情構思使得影片極具風格化。
來自山西的傅藝超承接最後一棒“冬”。故事發生在農村的一對兄弟之間,一個是小混混,另一個則是好學生。短短幾分鐘的影片,劇組卻經歷了不少艱辛。“開拍前10小時,主演突然落跑了……”傅藝超笑著說,好在最後在藝考班中找到了一位學生演員頂替,順利完成了拍攝。
回歸初識之地,不忘初心續寫愛的故事
雖然四位青年導演各處一地,但他們堅持選擇在上海完成這部短片最後的製作。“因為我們是在上海認識的,從哪裡出發就回到哪裡。”來自兩岸的四個年輕人在一年後回歸初識之地,用一部合拍短片續寫“我們愛”的故事。
浦東機場附近,一間面積不大的民宿,成了他們共同創作的溫暖空間。影片的後期製作時間緊、任務重,他們常常顧不上吃飯,靠餅乾零食充饑。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創作,小小的房間裡始終歡聲笑語、其樂融融,不斷迸發出富有靈性的思想火花。
製作之餘,大家也會交流兩岸電影創作的心得,相互學習借鑒對方的長處。“臺灣影片善於從細小的事物、人物出發,注重故事的完整呈現以及導演個人的情感表達。”“大陸影片從宏觀的角度敘述故事,常常以大時代背景或事件為切入點,由淺至深,緩緩將情節鋪開。”……
傅藝超說,這次的合作還不夠“過癮”,他們已經在醞釀各自擔任同一劇組中的製片、導演、攝影師等不同角色,完成一部更厲害的“合拍電影”。
因為“We愛”,所有難題迎刃而解
回想起去年首屆We愛.兩岸青年短片大賽的一切,四人記憶猶新。為期8天的交流營活動中,來自兩岸的59位青年導演聆聽了來自兩岸知名製片人、導演的現場授課,還來到上海電影博物館、上海中心等地標采風拍攝、鍛煉實踐。“除了課程令人受益匪淺,最大的收穫是認識了一群新的朋友。”陳奕帆說。
郭煜辰對此也感慨頗深。就在他的“春”片段開拍前兩周,原定的製片人忽然“溜”了,整個劇組面臨著撤組風險。苦惱的郭煜辰在社交媒體上求助,沒想到曾經的交流營“戰友們”紛紛伸出援手。“因為‘We愛’,所有難題迎刃而解。”
林煜聖則回憶,交流營期間,營員們常常抽空舉辦“觀影會”,毫無保留地對各自的作品進行點評交流,同時虛心接受各種意見和建議,令他十分感動。轉眼間, We愛·第二屆兩岸青年短片大賽也已啟動,傅藝超說,他要強烈推薦懷揣電影夢想的青年人積極參與大賽活動,“交流營中乾貨滿滿的大師課程,一定要好好聽!”
他們又說出了去年交流營上的那句肺腑之言:“一起拍過片,就是過命的交情。”年輕、稚嫩、富有朝氣的他們,因為“We愛”,在茫茫人海中相識,因為“We愛”,更加堅定地握緊了手中的攝影機,去記錄更多屬於這個時代的精彩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