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入圍作品《風鈴》吳傑穎/林明誼/蒲柏升 專訪
這次採訪對象是第二屆We愛.兩岸青年短片大賽入圍作品《風鈴》的導演/吳杰穎、副導/林明誼、攝影/蒲柏昇,三位都還是大學生,彼此既是朋友也是工作夥伴。受訪時,三位大男生的言談中都帶點靦腆,對於入圍第二屆We愛.兩岸青年短片大賽,也只謙虛的表示很高興,但談到自己的創作及理想,卻又帶有一種堅毅的氣息。
左至右依序為:林明誼 / 吳杰穎 / 蒲柏昇
拍片是件很酷炫的事!
杰穎從高二時就對拍片有興趣,和柏昇是高中同學,兩人目前均就讀于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三年級。
明誼現在是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一年級,小時時候沒上補習班,常待在家看了許多的電影、影集…,看著看著也有了導演夢;中學時的藝術課,同組的夥伴們都很害羞、不敢上臺表演,『於是大家討論用拍片的方式來取代,沒想到老師覺得我們的影片拍的還不錯,幫我們投了一個政府辦的影片比賽,後來還入圍,我從那時受到鼓舞,開始喜歡上了拍片,一路拍到現在。』明誼說。
《風鈴》劇組工作照
機會是給有準備的人
三位大男生課餘時都有在接商業廣告案賺取收入。杰穎從大二時開始接案,有個配合的工作團隊,柏昇是他的固定攝影班底;明誼則是個人接案。
『接案都是以商業廣告為主,剛開始靠朋友介紹比較多,慢慢有些作品集了,就開始去投案、投標,找尋機會。重型機車-杜卡迪(Ducati)的廣告片就是我和團隊的作品。另外,我自己也會去接一些活動記錄、婚禮記錄…的案子,增加收入。』杰穎說。明誼也是常接一些廣告或宣傳片的案子,大約一個月就會有一支作品。
杰穎和明誼的影像創作,以拍攝10分鐘以內的短片為主,截至目前都各有十幾部的作品。即便是有在接案賺外快,但大部份仍是從自己的口袋掏錢出來拍片居多,雖然如此,他們依舊想繼續維持這樣的創作模式。
『想從自己的作品中檢視缺點,讓自己持續成長,這才是最具意義的事情,等之後機會來臨時,才會是自己準備好的時侯。接商業案完全是應業主的要求在做,很難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出在哪。』明誼說。
『接案能讓我藉由拍片去瞭解許多產品的相關資訊,意外的能從中充實自己。在和客戶接觸的過程中,也能學習到一些溝通的技巧、磨練耐性、瞭解界業環境與趨勢。』杰穎接著說。
杰穎的創作風格偏向社會寫實、諷刺題材,平常除了導演的角色,也有接觸其它幕後工作,《公園裡的孩子》擔任收音助理一職,得到2017 MOD微電影暨金片子創作大賽社會組的佳作;柏昇擅長拍攝紀錄片,曾為moto 7的《手工車》做了紀錄拍攝;明誼當導演的角色多於副導,攝影也是他的強項,擔任《抛物線》攝影時,入圍2017 LEXUS.tw主辦的新銳影展。彼此在各自的專業領域裡都漸露頭角,獲得不錯的成績。
《風鈴》劇組工作照
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 是人生最幸運的事
人們戴著耳機聽音樂時,代表著什麼樣的態度呢?只是單純的想靜下心聆聽音樂、或只是一個想和外界隔絕的假動作而已,不想被打擾,也不想去感受別人…這是杰穎坐火車時突然想著的問題,最後成了《風鈴》的靈感緣由。《風鈴》是去年10月就拍攝完成的創作短片,剛好符合第二屆We愛的主題,於是就投了件,這是杰穎作品中,少數以愛為主題的影像創作,本次大賽能順利入圍,令他感到非常驚喜。
《風鈴》演員照片
『平常主要是為了想創作才會去拍片,若是為了比賽的主題而做,那就不是自己真正要的東西,比賽只是附加價值。每一次的短片創作,我們都會視劇本需求找不同專業領域的朋友合作,看製作預算的多寡,再決定是否征演員。』杰穎說著。
『我們常聊著聊著就會發現新的idea,有了創作的靈感。之前有一部拍著好玩的作品《江湖》,我們三個人都有下去軋一角,YouTube點閱率破1.9萬人,雖然大部份的留言都是負評,但是人氣破表也不是件壞事,哈哈!』三人笑著說。
拍攝幕後花絮 透過拍片回望自己
『因為預算有限,只能用一天的時間拍完,我拿到劇本時覺得是個慢節奏的故事,但看到導演的分鏡表時(約3秒換一個鏡頭),發現和劇情步調有衝突,過程中我和導演做了許多協調,希望用簡單的方式說故事,讓畫面內容與鏡頭的節奏可以互相配合,最後我們是畫了機位平面圖解決了這個問題。還有一次,拍攝場地是在桃園的憲光二村,前一日公視也有導演去拍,但因某些緣故突然停拍了,之後續拍的時間就和我們撞在一起,結果變成我們要等公視的劇組拍完才能開拍,整個拍攝時間都delay了。』明誼回想著。
踫到難搞的業主是常有的事,畢竟有許多專業面向的問題是業主難以理解的,常會被質疑為何需要花那麼多的時間及經費?明誼之前接過一個旅遊的案子,最後業主把全部的收音都砍掉,認為用配樂就好,明誼最後也只能無奈的接受。
杰穎和柏昇最近到北宜公路拍紀錄片時,看到很多重機犁田的畫面,必須把攝影鏡頭藏在自己的衣服裡靠近騎士拍攝,當傷者的雙眼與鏡頭對視時,內心不時有著工作與道德邊界的矛盾感,該如何從中找尋平衡,是杰穎深思的問題。
《風鈴》劇組工作照
欣賞的導演
昆汀·塔倫提諾(Quentin Jerome Tarantino)是杰穎欣賞的導演,他的電影特色為非線性敘事的劇情、諷刺題材、暴力美學以及新黑色電影風格,代表作有《落水狗(霸道橫行)》《八惡人》…等,《追殺比爾》是杰穎最喜歡的一部片。
明誼最欣賞的導演是尼古拉斯·溫丁·黑芬(Nicolas Winding Refn),他憑藉《落日車神》奪得第64屆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。『我看到《落日車神》時感到很意外,這部片的視覺風格把我拍片時想要的畫面全都表現出來,實踐了我的想像。希望將來自己的創作、技術夠成熟時,能像他一樣。』
柏昇欣賞的導演是齊柏林,拍攝代表作為《看見臺灣》,『我覺得空拍紀錄片是個趨勢,所以會去關注他的作品,期許自己將來能成為一位優秀的紀錄片導演。』
拍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代表作
『砸錢進去,最多只是畫面好看。』柏昇說。
科技讓拍片變得愈來愈簡單,唯一不變就是在創作過程中,投入了多少的思想和美感,每個故事(腳本)都會有個議題在、有著想表達的核心思想,能讓人有所感觸、引人深思,才是一部真正好的作品。
雖然彼此的拍片歷程不長,卻有著共同的目標:『將來想拍長片是肯定的!希望未來能拍一部屬於自己的電影代表作。前面的階段全部都是跳板。』
創作路程不好走,杰穎期許自己:『這在路上,不要虧對身旁所有的人,包括我的團隊,儘量把自己的所學完全呈現在影片裡,讓大眾能藉由我們的影像創作,獲得一些美感經驗。』明誼接著說:『以前的自己太重技術層面,很少去思考作品的核心想說些什麼,導致作品很炫炮,但其實中間是空洞的,我想多充實自己在創作層面上的內涵。』柏昇則是勉勵自我,希望自己能持續不斷進步,以齊柏林為標竿,拍出一部優秀的紀錄片作品。
撐開創作者保護傘 建立藝術工作者的職業保障
創作者常面臨收入不穩、無工作保障…等諸多問題,『現階段我們都還是學生,把學業完成最重要,對於未來,家人幾乎都是讓我們自己決定,別讓自己落魄餓死就好。』杰穎說著。
明誼接著沉重的說:『最近遭逢2個朋友離世,一個是燈光師,死于翻班過勞而暴斃;另個是製片,因壓力太大而自殺。希望臺灣的電影產業環境可以改善,不要壓預算,因為壓預算,就會造成翻班、超時,甚至要趕場開快車,做這行沒有勞基法的保障,又無法照工時,完全是跟著劇本沒日沒夜的拍,對影像自由創作者而言,真的是種磨難。』
極待政府撐開創作者的保護傘,建立一套關於藝術工作者的綜合性法律,讓藝術創作人者也能有著自己的保障條款,爭取該有的職業權利。
《風鈴》工作組合照